國家保密局網站>>政策法規(guī)>>理論思考

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亟須完善定密制度和審查機制

2018年12月10日    來源:秘書行政司【字體: 打印

建立健全與保密審查相協調的定密制度

定密是保密工作的基礎,也是做好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的基礎。目前,一些機關單位定密問題較為突出,不僅影響了定密工作的嚴肅性,也給做好保密審查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和影響。

增強定密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根據保密法規(guī)定,從1989年起,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中央和國家機關制定發(fā)布了一系列保密事項范圍,基本涵蓋了保密工作各行業(yè)各領域。國家秘密基本范圍和保密事項范圍是定密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的主要依據。機關單位要切實依據國家秘密范圍和保密事項范圍,按照定密程序,對本機關本單位產生的國家秘密進行規(guī)范、準確定密,為做好保密審查工作奠定良好基礎。考慮到國家秘密基本范圍和有的保密事項范圍還較為原則和籠統,使有關工作難以做到“對號入座”,也會使保密審查工作“無從下手”。因此,在定密工作中,機關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實際,依據本行業(yè)本領域和相關行業(yè)領域保密事項范圍,編制國家秘密事項一覽表,詳細列舉本機關本單位產生的國家秘密事項內容、密級、保密期限、產生部門或崗位、知悉人員等,為信息公開打好基礎。

強化定密和解密責任。保密法規(guī)定,機關單位負責人及其指定的人員為定密責任人,負責本機關本單位的國家秘密確定、變更和解除工作。機關單位確定、變更和解除本機關本單位的國家秘密,應當由承辦人提出具體意見,經定密責任人審核批準。從當前定密工作情況看,定密不規(guī)范、解密不及時的問題十分突出,給保密審查工作帶來一定困難。究其原因,說到底是“重保密、輕公開”的思想在作怪。正如有的同志所說,多年來,保密一直存在著這樣的怪圈:如果將非國家秘密定為國家秘密,定密責任人沒有法律責任;如果國家秘密沒有及時定密,則是嚴重的失職。這就造成定密責任人“寧濫勿缺”的定密思維,他們寧可將不是國家秘密的信息定為國家秘密,也不愿輕易公開可以公開的信息。保密法明確規(guī)定,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后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機關單位應當按照保密法律法規(guī)有關規(guī)定,以定密責任人確定和定密授權工作為抓手,嚴格落實定密責任人制度,督促指導定密責任人認真履職盡責,扎實做好定密、解密工作,確保定密規(guī)范、解密及時。同時,要建立健全國家秘密定期審查制度,機關單位可根據情況變化,及時對國家秘密作出調整,不需要保密的要及時解密,需要變更密級的要及時變更,調整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為做好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提供基礎保證。

加強定密監(jiān)督和管理。保密法規(guī)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發(fā)現國家秘密確定、變更或者解除不當的,應當及時通知有關機關單位予以糾正。在定密工作中,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應按照此規(guī)定要求重點對以下5種情況進行監(jiān)督管理。一是沒有定密權的機關單位定密,或者有定密權的機關單位超出權限范圍定密;二是保密事項范圍明確規(guī)定應當定密而沒有定密或者與保密事項范圍規(guī)定的密級、保密期限明顯不符的;三是定密未經定密責任人審核批準,密級、保密期限、知悉范圍變更后未及時書面通知的;四是在確定密級時未同時確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的;五是國家秘密標志不完整、不規(guī)范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上述定密不當的問題,及時發(fā)出糾正建議書,限期糾正。此外,保密行政管理部門還要定期開展定密亂象專項治理,將定密工作情況納入保密檢查范圍,及時督促糾正存在的問題。對在案件查處、密級鑒定工作中發(fā)現的和機關單位或個人反映的定密不當問題,也要及時予以糾正和核查處理,同時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建立健全與實際工作相適應的保密審查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以來,各地區(qū)各部門按照要求普遍建立了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機制,對于確保黨和國家秘密安全、保障公民知情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一些地區(qū)和部門保密審查機制與實際工作不相適應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嚴重影響了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的開展,需要進一步明確和完善。

規(guī)范保密審查程序!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的通知》對規(guī)范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程序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應將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程序與公文運轉程序、信息發(fā)布程序相結合,防止審查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相脫節(jié)。機關單位在制作政府信息時應明確該信息是否應當公開,以及如何公開、是否需要刪減后公開。具體到保密審查實踐中,可以分為3個程序:一是一般審查程序。即先由信息提供部門自審,然后由信息公開工作機構審查,最后由主管領導審核批準。保密審查的過程和結論應當有文字記載、存檔備查。二是不明確事項審查程序。對擬公開信息是否涉及國家秘密不明確的事項,應當報有確定權限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涉及業(yè)務工作的,要聽取業(yè)務主管部門意見。對是否屬于商業(yè)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不能確定的,應當報有關主管部門確定。遇有可能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大擬公開事項,要與有關部門協調會商。三是特殊情況處理程序。行政機關原則上只能公開自身產生或者收集的信息并負有保密審查的義務,如擬公開上級或者同級其他機關尚未公開的信息,應經信息產生機關審查批準,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公開。因工作需要,上級主管機關在進行保密審查后,可以公開下級機關尚未公開的信息。對于仍在保密期限內的國家秘密信息,行政機關認為需要公開的,應當首先由原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或其上級機關依法解密。對保密期限屆滿的國家秘密信息,行政機關認為需要公開的,仍然需要經過保密審查,確定是否可以公開。

嚴格保密審查責任!稐l例》規(guī)定,行政機關未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fā)布保密審查機制的,由監(jiān)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對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處分。同時規(guī)定,對公開不應當公開的政府信息,由監(jiān)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對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要確保保密審查工作有效落實,關鍵是要確保保密審查責任落實。一是要有領導分管。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應當明確一位負責同志具體分管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在工作中,要建立保密審查領導責任制,分管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負責同志要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不僅要管公開,也要管保密,這樣才有利于信息公開與保密的統籌協調。二是要有部門負責。按照《條例》規(guī)定,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同樣是負責保密審查的具體工作機構,要把保密審查作為一項重要職責,完善工作程序,強化審查責任,嚴格審查。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和保密工作機構要充分發(fā)揮指導、協調、監(jiān)督作用。三是要有專人實施。信息公開工作機構應當配備既懂業(yè)務又懂保密的同志負責保密審查工作。要加強保密審查人員的定期培訓,培訓內容不僅要包括信息公開方面的知識,還要包括保密審查方面的知識。要通過培訓,使保密審查人員熟悉掌握信息公開范圍等相關內容,熟悉掌握保密工作方針政策和保密法律法規(guī)、保密事項范圍等有關規(guī)定要求,熟悉掌握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等相關知識,熟悉掌握保密審查的依據、內容和程序,切實提高做好保密審查工作的能力素質。

強化保密審查監(jiān)督!稐l例》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專門就政府信息公開監(jiān)督保障作出明確規(guī)定,實際上也是對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的監(jiān)督制約。現實工作中,可以按照有關規(guī)定,設計多層次的保密審查監(jiān)督機制。一是行政機關的自我監(jiān)督?梢悦鞔_由行政機關的保密工作機構來實施。一旦發(fā)現未經保密審查而公開的信息涉及不應該公開的內容,或者因保密審查把關不嚴而將不應該公開的信息公開,應當及時糾正并采取補救措施,同時報告同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并積極配合查處。二是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監(jiān)督。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積極指導、督促行政機關建立健全保密審查制度,開展保密審查培訓,對保密審查制度執(zhí)行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對信息公開發(fā)生的泄密事件組織查處,同時協調有關部門配合做好保密審查有關工作。三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社會監(jiān)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保密審查不當,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jiān)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機關應當予以調查處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此外,還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定期對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進行考核和評議。

(原載于《保密工作》2018年第11期)